右上角联系方式

作者阎兴业:黄河、洛河的交汇处,古称洛汭 “洛汭”今话

文章来源:https://www.mqhnzz.com 发布时间:2025-01-11

作者简介及相片

阎兴业,男,河南省巩义市大峪沟镇镇中社区人,1943年2月出生,中文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校长(退休)。

系中华诗词学会、河南省作家协会、杜甫故里诗词学会、河洛文化发展研究会、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个人著作出版有《诗乡漫语》《诗乡芳草》《诗乡莺歌》等。荣获巩义市幸福家庭、最美老人,郑州市百姓学习之星、社区教育先进工作者,2018年全国书香家庭称号。现为巩义市政协文史委文史专家顾问、河洛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1736158724157522

“洛汭”今话

阎兴业

黄河、洛河的交汇处,古称洛汭,是华夏文明发祥地河洛地区的核心,大致位于两大古都郑州、洛阳的中点上。这里是巩义市东北部的一个镇,名叫河洛镇。它北邻黄河,南瞻嵩岳,与温县城隔河相望,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巩温黄河大桥和洛大桥飞架南北,交通便利。东南有横岭起伏,西北有邙岭亘延,山光水色,风光无限;东挨虎牢关,西近黑石关,是古驿道的必经地,又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渡口,历史相当久远,文化遗存众多。

1732100874529589

    十几万年前“河洛人”就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奠基文明。19933月,人们在今河洛汇流内夹角的洪沟坡地发现了旧石器人类遗址。这个遗址的发现,颇具传奇色彩,是一头猪从一破窑洞里拱出了一堆巨大的骨架,引起了村人的好奇和文物部门的注意。通过考古发掘,测定并证实11-13万年前古人类就在这一带活动,那堆骨架就是大象的遗骨化石。发掘出来的数百件石器、数百块动物化石以及炭屑、烧土等大量遗存,清楚地表明,那些属于旧石器时期的“河洛人”,能够使用木器,打制石器、骨器,利用半天然的陷阱围捕野兽,包括纳玛象、肿骨鹿、斑鹿等大型动物,并且会用火和保存火种,集体劳动,共同生活。洪沟遗址中,人、象共存,有力地证明了河洛地区是不折不扣的“豫象”之乡。这和河南古称豫州,应该有一定的联系。

这里是伏羲氏创立八卦的地方。《竹书纪年》载:“太昊伏羲氏元年,龙马负图出。”《礼纬•含文嘉》说:“伏羲德合上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伏羲则而象之,乃作八卦。”洛口村东岭阜岗上有伏羲台,椭圆形,东西长150米,南北宽100米,高出河床80米。登上平台俯瞰,黄河浊浪、洛水清波、两水交汇奇景尽收眼底。相传人文先祖伏羲氏七八千年前在此处上观天文下察地理,受河洛汇流漩涡的启发,画出了太极图(俗称阴阳鱼),创立了原始八卦,开启了河洛文化的源头。隋文帝开皇二年,在伏羲台上敕建羲皇祠,俗称人祖庙,规模宏大,代代祭祀,香火旺盛,其门联为:“休气荣光连北阙,赤文绿字焕东周”。

这里是远古帝王举行禅让大典的地方。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说:“洛水又东北流,入于河…为之洛汭…黄帝东巡河过洛,修坛沉璧,受龙图于河龟书于洛,赤文绿字。”龙马负图,洛龟背书,昭告着上天的旨意,因而黄帝以后的几位君王也在这里修筑祭天河洛坛,将玉璧沉入洛水之中,祭告天地神灵,举行禅让帝位的仪式。禅让,就是把帝位传给贤能之人,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尧传位于舜,舜传位于禹,都是在这里进行的。即使禹传位于儿子启,成为“家天下”之后,一些君王也还来这里筑坛祭天,以示君权神授,如商汤王、周成王、周公旦等。上世纪90年代,文物考古工作者在伏羲台附近发现了一处祭坛和祭坑遗址,印证了历史记载的真实性。此遗址已被列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四千年前诞生了《五子之歌》。《五子之歌》是中国最早的一首诗歌,是禹的五位孙子、启的五位儿子、太康的五位弟弟(即五子)就“太康失邦”而作的一组悲歌、悔歌、壮歌。据《史记》、《尚书》、《水经注》等记载,夏启由阳翟迁都洛水之滨的斟鄩,常带孩子们到洛汭游玩。现洛口村外滩有启河沟,传说就是启游玩的地方。启之季子名五观,后发动叛乱被放逐,洛口村东有观沟,据说就是五观原来居住的地方。启死后,其子太康即位,仍游乐无度不理国事,招致后羿氏入侵,太康被拒于洛河北岸不能回国都(即失邦)。他的五个弟弟随其母亲流落到了“洛之汭”,悔恨交加,于是追述大禹的告诫而作《五子之歌》,表达了五个方面的诲意,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1732100874529589

隋炀帝下江南从这里坐上了龙舟。隋时,洛水的入河口在现在的洛口村,称洛口古渡,是一处水旱大码头。隋炀帝开挖的大运河,起点在京都洛阳,顺洛河至洛口依次进入黄河、汴河、淮河、长江,达江南,形成了后来的“丝绸之路”。隋炀帝在洛口设置了大型船只修造厂,建造龙舟大船,并将县治搬到这里。隋大业元年八月,隋炀帝由洛阳坐小船,到洛口登上龙舟,率领万余艘的庞大船队,浩浩荡荡向江南出发了。隋炀帝三次下江南都是从这里改乘龙舟的。

李密起义军在这里建立了政权。隋大业二年,隋炀帝下令在洛口岭原上修建兴洛仓,亦名洛口仓。据《资治通鉴》载,“筑仓城周回二十余里,穿窖三千,窟容八千担以还,置监官,并镇兵千人”。兴洛仓为当时国家四大粮仓之首,曾支援了两次讨伐高丽的战争。大业十三年,翟让、李密率瓦岗军攻陷仓城和县治,以仓米救济贫穷,势力扩展到了河北、山东及淮河南北大片地区,就以此为都城,国号大魏,年号永平。李密称魏公,发檄文讨伐杨广,檄文中“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后瓦岗军的将领大多成了唐朝的开国功臣。宋时,洛口城成了洛口镇。太平兴国二年,太宗赵光义赴宋陵途中,在洛口镇见西山岗金光笼罩,如同玉玺,兴致大发赞曰“太平岗”,随命吕蒙正书丹勒碑立于岗下。清雍正年间此碑还在。

玄奘大师幼时在净土寺出家。净土寺即寺湾村的石窟寺,现称巩义石窟,始凿于北魏时期,其造像石雕艺术享誉中外,尤其是帝后礼佛图、飞天浮雕图最为人称道。唐时,这里属东都京畿之地,僧众云集,香火颇盛,远近闻名,是佛教净土宗的一处圣地。少年时的陈祎从偃师来到净土寺,削发受戒为僧,成就了后来天竺取经的壮举。“石窟”明清时被列为“巩县八景”之一。

洛口古渡历来是军事要冲。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掳钦宗、徽宗及后妃大臣,掠皇宫、民间财物后,第二年分七路北退。西路由粘罕押队,到洛口镇北渡黄河,名臣张叔夜也在队中。当得知将过界河时,张叔夜“誓死不入贼地”,当夜自扼而亡。清咸丰三年,太平军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部受命北伐,很快席卷苏皖豫。五月,太平军攻克虎牢关,夺汜水城,在洛口强渡黄河,进入山西,直捣直隶。楚汉相争时,东汉末年混战时,这儿都曾是长期鏖战之地。

这里更是名人辈出的地方。元代谯国公曹铎,鲁村人,官拜三边总督,政绩斐然,晚年在伏羲台旁创办河洛书院。清代有武状元牛凤山及其子翰林院庶吉士牛瑄(官殿村),民国时有“兄省长弟省长哥俩双上将”的刘镇华、刘茂恩(神北村),现代有豫剧大师人民艺术家常香玉(董沟村)、织工出身的女总理吴桂贤(胡坡村)、版画书法艺术家陈天然(柏沟村)等,不胜枚举。

刘镇华庄园是一处典型的官僚地主庄园,坐北向南,依山就势而建。有六个院落,石砌窑30孔,楼房210间,总面积10000平方米,高低错落,布局合理,寨墙高筑,蔚为壮观。刘家花园中,有一座楼房,称“仿重庆大厦”,长18米,宽13米,高12米,加上地下室共472间。其外部结构是石础砖墙,内部设计和装修精致而超前。刘华庄园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剧大师常香玉的故居在董沟口。绿树掩映,院落清幽,3间瓦房4孔窑洞,门下一眼水井。沟口立有两通石碑,分别刻着“香玉故里”“人民艺术家常香玉”。           

始建于唐代的河渎庙,又称大王庙,位于河洛交汇内夹角处,占地3.5亩,其前门、正殿、戏楼等均为明清建筑。庙内供奉河伯及四海龙王神像,砖雕门联为“范围万派千流无容泛滥,鞭辟惊涛骇浪并入沧溟”,表达了人们治理和征服黄河、洛河水患的愿望。洛汭地区历史上曾是长安至江南这条丝绸之路上的交通枢纽,航船云集,因此大王庙也是船工们祭拜河神祈求平安的地方。大王庙南不远处建有一座河洛生态园,是游人休憩、娱乐、餐饮的好地方,内部造景、实景相结合、亦真亦幻、巧夺天工。在这里可品尝黄河鲤鱼、洛河团鱼、南河渡石榴等山珍河味。

河洛镇2005年底由原来的河洛镇和南河渡镇合并而成,面积118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223个居民组,人口4.2万,镇政府驻石关。有七律赞曰:

洛水清波诗韵长,黄河金浪暗收缰。

两桥飞架南通北,一岭横空阴伴阳。

龙马宜归杨柳岸,神龟当憩藕菱塘。

筑坛沉璧洪荒事,今颂民安国运昌。

目前,河洛镇各类工业企业达100多家,规模企业15家,初步形成了以食品、药品加工、耐材、机械、化工、教学仪器为主的6大支柱产业,涌现出了今麦郎、维雪、太龙、华宇耐材、豫华仪器等规模大、实力强、效益好的骨干企业。河洛镇水域面积1.2万亩,湿地面积4000多亩,森林面积2万多亩,被河南省林业厅批复为省级森林公园。这些丰富的生态资源已经或正在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

如今的河洛镇,农业发展,多种经营并进,果园鱼塘星罗棋布,南河渡石榴获昆明世博会银奖;豫联工业园区、南河渡工业园区、“耐材之乡”的美誉,代表着工业经济的勃兴;洛河上修建了橡胶坝,既可调洪又可发电,且增添了一处平湖美景。

 


Processed in 0.505032 Second , 31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