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绿色的玉带,横亘在眼前,洛河之水,向南缓流。站桥上,凭栏远望,百万庄园隐隐眼前。
忍不住“中国第一庄园”的引诱,脚下发力。车轮子飞速前行。
来到百万庄园,在东升的金轮照耀下,百万庄园披着金光,早晨的百万庄园,略显寂静。一群美女的到来,打破了庄园的寂静,美女的到来给百年庄园增添了妖娆。
来到顺记,此为百万庄园的经济中心。在顺记往左,进入一处院落,院内一棵皂荚树顶天立地,虬枝乱飞。
一艘大船,引的游人驻足观望,游人忍不住爬上大船,据说这是当年百万家最大的一艘商船,名曰“太平号”。靠漕运,从洛河出发,入黄河,康家生意横贯东西,船旁边有三匹健马,驮着货物,从康家出发,风餐露宿,进行贸易往来。
来到“主宅区”大门,一条长约30米的门洞,走进门洞感觉来到时光隧道,好像穿越到数百年前的清朝时期,一种厚重的沧桑感觉悠然而生。
沿门洞上行,一枯井引起游人注意,该井名为“叶氏井”,关于叶氏井,有一段美丽的故事,清朝乾隆年间以前,井所在的位置为叶家所有。
后来因为遭遇水患,叶家人被迫移居他乡。康家要建造庄园,就买下了这块地,但是,叶家坚持卖地不卖井。
按当时情况来看,康家有财有势,叶家已经衰败到靠变卖祖产为生的地步,但是康家并没有依仗财势逼迫叶家,而是重金收购不成后,一笑了之。这口井就一直留在这里,命名为“叶氏井”。叶氏井也是康家留余家训的见证。
康百万家族第十五代传人康道平曾专门制作“留余匾”,上刻南宋名士王伯大(号留耕,又称留耕道人)的《四留铭》“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等内容,以此教育子孙举善事、知进退,不可穷尽一切利益归己所有,而应临事让人一步,临财放宽一分,保持人与社会、自然关系的和谐。
留余解释:它首先告诫,不要把你们的聪明才智用过了用尽了,把你们创造的财富,把你们应有的福禄,给国家留一部分,给百姓留一部分,给子孙留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三上成文”,即马上,厕上,枕上,都要珍惜时间,把时间用来读书。百万庄园主人的厕所中,一摞书籍摆放其中,供主人们入厕时阅读。
而我们现代人,却是“三上玩机”,即车上,厕上,枕上,不停玩着手机。
读书让人沉静,而手机却让我们浮躁的心更加浮躁,无怪乎,人们称手机为“精神鸦片”。
庭院之中,有一棵石榴树,绿姿犹存;枣树一棵,横卧欲倒;还有两棵葡萄树,绿荫蔽天。树有200百年的历史,在庭院之中见证了百万庄园的盛衰,这是百万庄园留给后人们唯一有生命的财富。
来到一窑洞,里边别有一番洞天,墙上挂满了巩义的书法家的作品,有的字憨厚淳朴,有的龙飞凤舞,还有“留余”匾额的拓片。虽然我不太会欣赏书法作品,但是作品带给人的感官的美感,使我深处其中受到熏陶。
玻璃柜中关于巩义历史和百万庄园的书籍很齐全,翻开书籍,墨香扑鼻而来,书中每个字都体现巩义深厚的文化。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闻着墨香,回顾着巩义历史,品着巩义之美,该是多么幸福!
热情的主人和我攀谈起来,越谈越投机,主人请我坐下,泡上茗茶,谈古论今,很是投缘,不觉已是中午十分,抱歉的向主人道别,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