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上角联系方式

康百万庄园别名河洛康家位于河南省郑州市

文章来源:http://www.mqhnzz.com 发布时间:2025-03-28

康百万庄园,别名河洛康家,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始建于明末清初,由十九部分组成,占地面积240余亩,建筑面积64300平方。

康氏家族繁荣兴盛了十三代四百余年,其中的留余思想折射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河洛文化乃至儒家文化。

康百万庄园的石雕、木雕、砖雕堪称中原艺术的奇葩。全庄园保存下来的主要有住宅区、栈房区、作坊区等十大部分、33个庭院、53座楼房、97间平房、73孔窑洞,共571间。

20250318122804_56453

康百万庄园是康氏家族先祖第六代传人康绍敬建造的府邸。康家的十二代庄园主康大勇乾隆初年大建。

“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因慈禧太后的册封而名扬天下。

明朝初期洪武年间,康家先祖在巩县(今巩义)康店镇洛河边安家。为解决生计,康家先祖在洛河岸边开了一个小饭馆。寒来暑往,小店逐渐成为河洛一带知名的客栈。后来,客栈所在地被称为“康家店”。

康氏家族先祖第六代传人康绍敬时期,康绍敬读书致仕,初任洧川(今河南尉氏县境内)驿丞,后晋升为山东东昌府(今山东聊城)大使。康绍敬在地方水陆交通、盐业和税务等方面担任要职。

到了清朝时期,康氏家族在清廷镇压白莲教之际,通过各种手段取得了长达十年与布匹有关的军需品订单,

1743035026462930

在这之前康家还垄断了陕西的布市。同时,康氏家族又靠造船业发财、靠土地致富,人称“百万富翁”。

经过康家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小小的“康家店”变成了一座占地240余亩、包含19部分的庞大庄园。

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房,濒河设码头,集农、官、商于一体,有33个庭院、53座楼房、73孔窑洞及房舍1300多间,庭院建筑为豫西地区典型的两进式四合院,兼具园林艺术和宫廷艺术特色。

繁盛时期,庄园内的砖厂、木材厂、造船厂人来人往,康家主人足不出户便可满足一切生活所需。

清朝(公元1790年-1820年)时期,康家已经是富甲一方,方圆几十里都是康家的田地。随着家族财富的积累,康家在原有庄园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将房舍增加到了山顶,

从而构成了这个具有中世纪风格的城堡。康百万庄园”是一座与外界隔绝的砖石结构的城堡型建筑,其围墙环绕山腰一周。

晚清时期的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携带光绪于次年逃离北京前往西安,后又返京,路过巩义康店镇时,


被称为“豫商第一人”的康家掌柜“康鸿猷”雪中送炭,向清政府捐资一百万银两,慈禧太后一句“没成想,这山沟里还有百万之家。”


被广为流传,并赐其为“康百万”的封号,“康百万”成了这个庄园的主人“康氏家族”的统称,因此康家的庄园便成了康百万庄园。


康百万庄园庞大的建筑群仅有一个入口,庄园中的路弯弯曲曲宛如迷宫。

与绝大部分有钱人家所建的房屋不同,康家庄的建筑风格别具风采。

庄园的大门入口可以与古代的城门媲美,入口两侧均有主墙相依。

门里还有一个仿照北京长城的了望台而建的居高临下的观景台。进入门里,拾级而上便来到观景台。

栈房区它靠近主宅区和码头,是康家数百年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部分。

这里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无处不在的匾额楹联,而这些匾额充分的展现出了豫商的文化气息,也显出了主人的身份与品位。

画室在书房旁边。所有的家具上都镶嵌有闪闪发光的宝石。东墙上镶挂着明、清著名书法家的作品;西墙上则挂着一件清朝官服和一把康英奎平时练功习武时用的宝剑。

书房西边是放置祖先牌位的灵堂。这里有许多精美的神龛和有关祖先生卒的碑刻。每块碑刻都要花费一个石匠三个月的工夫。

庄园里随处可见的石柱子的底座引人注目。石柱子的作用是支撑房顶。这种建筑方式使石柱免受潮湿的侵蚀。这些六边形的底座是由多年形成的水晶石建造的,每个面上都刻有花卉和人物图案。

最富有想象力的是一个中间镂空雕刻出来的人物,似乎整个石柱是由他们支撑起来的,人物雕刻栩栩如生,整个结构又不失平衡。

石雕石刻,不少有关民间传说故事的石雕在大院里随处可见,经历了上百年的风吹雨淋,这些雕刻依然完好无损,雕刻的字体、轮廓依然醒目、美观。这要归功于选料的精细考究。

康家大院的一大奇观是在普通生活区。生活区有一处书法雕刻集中的窑洞。此窑洞在院子的最西头,洞内两侧共有16块与成人一般高大的石碑,上面雕刻着赞扬庄园主人的诗篇,风格迥异的中国书法在此各显风采。

主人的卧室房间的天花板上涂刷得七彩斑斓,门窗的木雕也各具特色。主人的楠木床则是万里挑一的精美绝伦的珍品,是由当年最著名的5位木雕工匠费时3年雕刻而成。

床的对面是一个高1米,长1.5米的木车。它用来接送庄园的女眷们去厕所。因为在那个年代,女人要缠足以防长成大脚,三寸金莲的小脚女人们无法长距离行走,

而厕所是建在大院里偏僻的地方,所以这个木车就成了接送小姐、姑娘们往返厕所和卧室的专用交通工具。她们床前还放着几双前边尖,后跟高,面上绣有精美图案的小脚鞋。

庄园建筑以寨上为核心,向寨下其他区域以扇面形式展开,建成功能不同、形式各异的群体院落。

深宅大院、重脊高檐、垂花门楼、间或以假山、曲廊的“障景”法作点缀,达到移步换景的艺术效果,一派庭院深深的幽雅与宁静。

既保留了黄土高原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官府、园林和军事堡垒建筑的特点。

康百万庄园还是一座雕刻艺术的宝库,砖雕、石雕、木雕都有极高的水准。建筑物上自房顶屋瓦,下至门窗廊柱,都有雕刻饰件。艺术表现上则采用了透雕、浮雕、圆雕等不同工艺手法,设计新颖,工艺精湛,风格各异。

走过不同的大小门时,会看到门枕石和柱础上的石刻浮雕,咫(zhi)尺之间,人物、动物活灵活现,生动传神;碑楼上精美的砖雕图案栩栩如生;屋檐下龙飞凤舞的木雕图案,格调雅秀。

显示古代工匠非凡才智和精湛技艺的当属保存完好的一具华丽檀木三进式顶子床,它雕刻细致人微,纹饰繁缛(ru),据说工匠们花费了1700多个工作日才雕刻完工。

门枕石的第一层图案雕刻了一对雌雄卧狮。狮子的形象在宫廷、庙宇、陵园都非常多见,或蹲或站,怒目圆睁,威风凛凛,神圣不可侵犯,令人望而生畏。这对石狮子却俯卧下来,憨态可掬,显得十分温顺可爱。

“留余匾”是“康百万庄园”珍藏的中华名匾之一,“留余匾”长1.65米,宽0.75米,是用黄杨木雕刻而成的,悬挂于康百万庄园主宅一座院子里的主客厅内。

现悬挂于康百万庄园主宅区一院过厅内,是康家教育子弟的家训匾,也是儒家“财不可露尽,势不可使尽”中庸思想的集中体现。

“留余”匾造型独特,形似一面展开的上凹下凸型旗帜。上凹意为:上留余于天,对得起朝廷;下凸意为:下留余于地,对得起百姓与子孙。


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盖造物忌盈,事太尽,未有不贻后悔者。高景逸所云,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

康百万庄园建筑特色和雕刻特色,值得细细品味。康百万庄园不仅以其古建特色见长,还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人们称道。

当年的康百万家族,并不是只有万贯家财的“土豪”,还是一个书香门第和官宦之家相结合的大家族。


Processed in 0.945343 Second , 105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