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康百万白酒销售中心13255920029
“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这副悬挂于河南巩义康百万庄园的楹联,历经300余年风雨,至今仍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家族跨越明清两代的治家哲学。
这座被誉为“中原活财神”的豪门宅院,不仅以恢弘的建筑群闻名,更因其镌刻在砖木间的家训文化,成为研究中国传统家族治理的鲜活样本。
康百万庄园现存楹联、匾额共217处,其中“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门联,揭示了康氏家族将儒家伦理融入商业实践的独特智慧。
不同于传统“士农工商”的阶层划分,康家以“商儒合一”为核心理念,在经商过程中始终强调“以义制利,以信立身”。
据《康氏家谱》记载,康氏第十二代家主康大勇曾立下铁律:“凡康氏子弟,必读四书,通账目,缺一不可为商。
”这种将儒家经典与商业技能并重的教育模式,使得家族在200多年间培养出47位举人、进士的同时,也成就了“船行六河,田跨三省”的商业版图。
漫步在庄园的深宅大院,处处可见精心设计的楹联系统。
前厅的“处世无他莫若为善,传家有道还是读书”,中院的“志欲光前惟是读书教子,心存裕后莫如勤俭持家”,后堂的“克俭克勤思其艰以图其易,是彝是训言有物而行有恒”,构成了完整的家训体系。
这些楹联暗含三层递进关系:
处世准则:强调“善”为立身之本,主张将商业利润与社会责任结合。康家鼎盛时期曾捐建黄河堤坝、赈济灾民,正是这种理念的实践。
修身要求:通过“勤俭”“慎独”等规范约束家族成员。庄园内专设“戒贪壁”,刻有“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的警句。
传承智慧:独创“留余”思想,主张凡事不可做尽。主宅区“留余匾”上的“临事让人一步,临财放宽三分”,至今仍被奉为家族管理圭臬。
康百万家族能在动荡时局中延续十二代繁荣,与其将家训转化为可操作的商业制度密切相关。现存商业账簿显示,他们建立了包括:
“三三制”分红(利润分三份:存本、分红、公益)
“四不准”用人(不孝者、赌博者、失信者、奢靡者永不录用)
“五级监察”体系(掌柜、账房、库管相互制衡)
这些制度与家训楹联形成呼应。如货栈门前的“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子孙”,既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警示,也成为商业契约的精神背书。
在现代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康百万家训的价值正被重新发现。其“留余”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商儒并重”的模式暗合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巩义市近年启动的“家训活化工程”,已整理出83条可转化应用的治理智慧,其中“义中取利,利济天下”的商业伦理,正被当地企业家融入现代管理体系。
庄园展馆内,那副著名的“经商不问朝局变,耕读但守家风传”楹联前,常有参观者驻足沉思。
当商业竞争日趋激烈,家族传承难题凸显,这些镌刻在青砖黛瓦间的古老智慧,或许正为当代人提供着超越时空的解题密钥。